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同时也是粮食生产和消费大国。众所周知,“中国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了世界20%的人口”,这反映了我国人口对耕地资源的巨大压力,同时也反映了粮食安全对耕地资源安全的压力。 尽管我国2015年数据显示粮食产量获"十二连增",粮食总量处于稳定上升趋势,但是人均占有量却变化不大。据统计,中国人均拥有粮食产量在1984年之后却没有显著提高:1984年人均拥有粮食产量为390公斤,2009年该值为398公斤。 由于产量的压力,中国正在成为全球第一粮食进口大国。市场流动的每7斤粮食中,就有1斤是进口粮食。我国已成为靠“他国养活”的情况。2015年前11个月进口粮食为1.13亿吨,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加27.3%,是有史以来第二次过“亿”;另一方面,2015年全国粮食总产量为6.21亿吨,比2014年增长2.4%。 《国土资源“十三五”规划纲要》规划明确要求2020年完成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工作,确保耕地数量基本稳定,质量有所提升。与发展改革、农业、财政等部门通力合作,确保建成高标准农田8亿亩,力争10亿亩,土地整治补充耕地2000万亩以上。 粮食的情况如此紧张,我国对耕地的监控也万万不能松懈,更有效的规划和利用耕地才能有效提升我国粮食产量。 通过地理国情监测云平台共享的《全国耕地资源空间分布图》能够更省时高效的分析国家耕地数据,对耕地的规划、耕地的利用、产量的预测等有深远意义。 耕地是由自然土壤发育而成的,但并非任何土壤都可以发育成耕地。能够形成耕地的土地需要具备可供农作物生长、发育、成熟的自然资源。 根据耕地性质,耕地总资源可分为常用耕地面积和临时性耕地。根据耕地当年利用情况可分为当年实际利用的耕地和当年闲置、弃耕的耕地。根据耕地的水利条件,可分为水田和旱地。旱地又可分为水浇地和无水浇地条件的旱地。 应用领域: 国土资源:土地利用动态监测、土地规划、土地整治、农业估产。 社会经济:社会经济参数估算、灾害评估。
) |. S) J' G+ k3 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