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的传统文化,无论是儒、释、道,或其他宗教,都把道德教育作为最重要的内涵。其最核心的方式就是“修心”,修心养性,用现代术语说就是“自我管理”。! E; @7 v/ n1 c Z- \
, ~5 p8 o$ z) ~5 O1 r/ ^. e5 c' c
那么,怎么样修身养性,管理自我的心?这点佛教讲“明心见性”,儒家讲“修心养性”,道家讲“识心见性”,内心的修养达到一定境界了,才能明性情,谈高尚。“修心养性”完善人格道德,是延续了五千年的中华文化的人文精髓,体现道德的软实力。# |3 v" {4 p. b9 z9 k
- Z/ Z$ _7 `& t' b! ]/ o4 ]
一名工匠和他的徒弟们一起到公园里,看到一棵很大的栎树,他的徒弟纷纷说这棵树不错,这么大!可以做椅子桌子船……工匠却摇摇头,说这棵树没有用,用来做船,很容易沉,用来做棺,容易被虫蛀。当天晚上这棵树不服气,在梦里跟他争吵:就是因为你们人说我没有用,我才能活到现在。因为有用的树早就被砍掉了。你们认为没有用对我来讲是最有用的。& B% N) ]3 E; ^, [: p- G. H
" [1 _% D n, P& g5 x9 @
庄子就说到了“有用之害与无用之用”。就那棵树而言,人认为没有用,对它来讲就是有用,能保存它的生命。所以有用、无用是相对的。我们人经常主观执着于自己的有用、无用,庄子引用孔子的话说,“外化而内不化”。“外化”是指我们生活在一个社会上不能单独存在,我要怎么和社会融在一起?第一要终生学习,增加自己的学问;第二学问灵活变通,跟整个社会融合在一块。“内不化”是说我们内心道德的规范、品德、思想等等,要坚定不移的。我们要追求每个人的利益,但内心的道德要坚持,这样做人才不会犯错。* [. D. b+ t1 \
9 L+ D9 o% q- o( \9 b在“5·12”大地震发生前,一名在德国公司任职的香港工程师,被派到四川临时工作。地震发生后,他不忍心离开四川,就留下来当志愿者。过去,他唯一的想法是多赚钱,他觉得赚很多钱,生活就可以更快乐。但当地震发生后,他突然了解了很多事情不是可以人为控制的,他通过帮助周边受苦的人获得了身心的快乐。他后来想辞掉年薪400万元的工作去全心帮助当地人,结果公司很感动,安排他停薪留职半年。这名工程师通过身心修炼和灾难的洗礼明白自己需要什么。2 W0 l, Y0 a8 B8 s* ]* L$ t
3 X1 \9 K* T# x7 n' J! C
如今,无论是香港还是内地,总体来说人们都充分享受了物质生活。但是富强起来的民众是不是真的快乐?我们经常看到许多负面的新闻报道:离婚、家庭暴力、婚外情……不良讯息好像洗脑一样将一些年轻人潜移默化,不少年轻人都觉得空虚、苦闷、不快乐。为什么会这样?这值得我们去深思,是年轻人的问题?还是我们的教育制度,抑或是社会价值观某些地方出了问题?) L" }: d+ i* L( T
e; u% v0 x2 q, C) P$ W* {$ F2 z快乐是一种心境,不在于你拥有多少,而在于你能放下多少。我们每个人不快乐,主要是我们妄想太多,追求不断,贪恋很重,总希望拥有一切。明明已经拥有很多,只是觉得自己拥有还不够,不停地追求下去,让自己不安心,只能越来越不快乐。
0 `, X3 B) ]# u2 P! z8 s+ W; j7 T3 C6 u9 z% k9 R! I
“知足者常乐”,或许只有学会知足,我们才会真正快乐起来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