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的每日心情 | 难过 2018-5-8 02:57 |
---|
签到天数: 22 天 [LV.4]偶尔看看III
|
(1)前世 自1843年,上海正式开埠,或者仍要早些的时候,宁波人开始陆陆续续地登滩上海. 那时的上海,不过是中国陆屿上一座中等规模的小县城而已.远不及当日宁波江厦街的繁闹.成群结对的宁波人,涌上这个新的码头,与其说是为了找寻希望,倒不如说仅仅是为了讨一个生计. 那些北上的宁波人,绝不是什么富庶有名望的乡绅仕族.大凡生活还过得去的宁波人,都和城市一样,有一些局促,有一种蕴育到骨髓里的细小.他们是怎么都不舍得抛下繁华舒适的生活,只身去举目无所依靠的上海闯荡的. 早期涌到上海的这一批宁波人,混杂在当时三教九流的上海滩头,委实不怎么打眼.他们窝在社会的底层,做一些受人白眼的小工.他们只是一群塞人牙缝,被当时的上海人戏谑为"瘪三"的乡下人. 可正是这么一群生活不尽如意却一样自强不息的宁波人,打着"四明公所"的旗号,几十年间在上海滩持续壮大,蹿升成为当地顶有影响力的族群,并且在政治,经济,社会交往各界,控制甚至支配了整个"十里洋场". 那是在20世纪初时的光景.巧的是,也便是在那个时候,上海迅速地崛起成为远东的明星城市,成为全世界冒险家心目中的理想之地.上海的这一段历史,宁波人多少做了一把可敬而又有几分可怕的推手.所以现在的小宁波怀念说是当时的老宁波造就了当时上海的繁华,这样的定论实际上也是有史为凭,并不足为过的. 在昔日上海的"宁波帮"当中,不论是夹杂在其间象虞洽卿,朱葆三这样的社会名流,或是惯于捞偏门的张啸林,黄金荣,都在当时纸醉流金的上海滩留下浓妆艳抹的一笔. 又几年之后,这一群在上海站住了脚跟的宁波商人,又迅雷不及掩耳地向北平,汉口等地扩展,使这个在史上从来都是名不见经传的族群,就好象他们当时身处的上海城一样,疾速成长为中国最有实力的第一商帮,比如中山先生在宁波讲演时候所形容的"凡吾国吾埠,莫不有甬人足迹.其影响之大,固可首屈一指耳.". 只是叫宁波人颇尴尬的是,这样一个首屈一指的宁波商帮,她的中心偏偏竟然不是在宁波,而是安在了隔乡不远的上海.聪明的宁波人,运用当时上海能量巨大的城市辐射,稳稳地占据着中国社会的高端.从商业衍伸到政治,文化,社会交往各个领域. 直到出生于宁波的蒋介石顺利当选民国总统,这种宁波商人所期盼的社会,经济,政治,商业的大揉杂终于达到了它的顶端. 在现代文明高度进化的物质社会,无论是处于什么样的意识形态,政治都只是经济的一种延续,是经济最本能的一种伸展.中国的历史在20世纪早中期选择了蒋介石,除了蒋公自身努力颇受中山先生赏识,提携之外,当时声名显赫的江浙财团着实更是有推波助澜的效用.而这中间,当时的宁波商帮,无疑是居于整个财团的核心. 当然对于蒋介石的横空出世,生于太湖边湖州城的张静江先生一样是"功可彪炳"的. 姑妄不去猜议当日的江浙财团寻定蒋介石作为自己的代理人,到底是出于如何的利益考量.宁波人对蒋的上台总是有所盼望的.当上海这座小城以一种不可思意的发展速度,在偌大的远东崛起.宁波城却日渐在她的光耀之下,衰微没落,了无气焰. 看杂史上说,蒋介石当时的身边人接二连三提议想让他扶一扶"日薄西山"的宁波城,但老蒋始终都没有什么肯定的表态.除了花资在奉化溪口老家修了长长的蒋母墓道,除了通电下野时安然地在妙高台,丰镐房闲赋,他委实对这个少时的生养地并未有过于的垂爱. 而上海,则依旧以一种令人羡艳的速度在高歌猛进.三四十年代,宁波老城在跟上海这座后生城市的争斗当中,甚至连一些招架的力气都不曾有. 实业界,走出去且有所成就的宁波人,也大都没有再回来.他们对于家乡的回报,只是极慷慨的金钱馈赠. 前两年的时候,宁波人曾经有过这样的讨论,为什么从这里出去的四明的子孙,他们宁愿牵线搭桥,很热心地为宁波引到外来投资,而自己却绝不在家乡的土地上有所染指.他们到底在顾虑什么? 在宁波的宁波人当然希望,也定然是十分欢迎他们"兔子吃窝边草"的,可是他们却自有他们的盘算.他们是最追求利益的一群人,这是宁波人的天性.只是他们有时候也矜持,宁波的商人行事低调,讲究有的放矢.他们不会因为贪恋"衣锦荣归"的虚名而去行使"一掷千金"的事实.他们宁愿简单朴素地回乡朝拜,而免得拥有实业之后,一个不恰当,被村族里的人指着祖宗的牌位扯笑某某的子孙如何不孝义,辱没了祖上的名声,这大概才是最让他们见得顾虑的事吧? 所以直到1984年,宁波开放,包玉刚先生捐资兴造宁波大学,以及2004年的时候,出生在宁波的杨福家教授空降了一所宁波诺丁汉大学之外,关于海外"宁波帮"在家乡的投入,让人着实找不出别的什么更有"花头"的事. 这便是而今眼下在宁波的宁波人心里,隐约着的一种失望与失落,也是很多人对于"宁波帮帮宁波"的一种不解和黯然.当然,这都已经是题外话了. (2)来生 言归正传,20世纪中叶的战乱打断了宁波财阀在上海的气定神闲. 一拨连着一拨的外来人挤进这个东方明珠想要分一杯羹,已经使他们的财势日渐式威.直到1949年蒋介石败走台湾,他们心内最大的幻象也便随之破灭.他们只好带着庞大的子嗣,还有一些新来的讨生计的宁波人,去寻找更适合他们的另一个舞台.到最后很大一部分都定居在了香港,出了象包玉刚,董浩云,邵逸夫,曹光彪这样的商业俊才,以及象安子介,马临这样出类拔萃的文人,宁波帮的神话才在南中国得以延续. 这样的延续,整好作为文章的一个断点.尽管不怎么确切,这样分也未必严谨.不过总是宣示了宁波帮人一场新的开始,和旧的终结. 就好象新中国的成立,中国社会在结束漫长的封建历程,和短暂的新民主主义之后,安然地步入社会主义的大阵营. 只可惜的是,宁波的衰弱却正是在这样的新气象之下,达到"鼎盛".因为是前朝蒋先生的故乡,而且地处海防重心,宁波在建国之后的二三十年里都倍受冷落,无暇有上头的人过来理睬. 从宁波城的老照片上看,八十年代初期的宁波东门口除了一幢7层现代的交邮大厦,其余的建筑尽是低矮夹板,乏善可陈. 所以那几十年间,还是有一大批的宁波人飘荡进上海,去投奔各自在那里的亲戚.尽管那些亲戚的生活也不见得能好得到哪里去,也是尽管有些亲戚一弯二转,并不见得嫡熟. 而上海也有一批连着一批的青年"上山下乡"来到了宁波,很多都没有再回去,成为这小城市里新的普通的老百姓.实际他们跟土生的宁波人也并没有什么两样,长着一样的肤色身形,操着一样的阿拉腔调.就跟美利坚的盎格鲁-萨克逊人回到不列颠一样,水乳交融,看不出有什么区分.经济的贫乏倒反而使两座城市的人走得更近了些. 说到这里,顺便先提一下舟山,这个原本被称为定海的宁波小县,同后来从上海划出来的嵊泗县,在建国后13年,拼凑成了中国唯一一个海岛城市.也就是那样的一次拼凑,却让宁波和上海在几十年后,都尝受了无处可谙的苦头.而且为两座城市以后在中国港口排位上的争顶设下一个无心的埋伏. 上世纪的九十年代,是上海和宁波经济发展的一个共同拐点. 上海的经济开发,尽管在建国之后的几十年,依然饱有华夏第一中心的称号,但多少已属一些虚张,跟城市的以往相比,沉浮着一种让人心痛的衰败.因为那个年代,上海实际对周边经济的带动,辐射和示范,并非可以与她荣耀的中国第一相当. 直到1992年邓小平先生倡导浦东大开发,上海的经济才又重新焕发她应有的光芒.只是上海的这一次闪亮,跟一个世纪前的那一次已经不大一样,至少这一次的飞跃跟宁波人已经牵扯不上过多的关系. 这样的多寡,也使上海的龙头辐射,率先带起了苏南三地的辉煌,而心理上至少是跟苏南人一样接近上海的宁波人和宁波城,却在这一场突如其来的变革当中了然无尝. 宁波人依旧安稳而且安心地在自己的家园里敲敲打打.外面世界对他们的侵袭似乎总入得很慢. 那几年时候,掌舵宁波政经进程的是一个上海同济大学的高材生,许运鸿. 我一直觉得许在宁波当政的那几年,正是蕴育了宁波经济后来的希望.许运鸿以后虽然在腐败案中被摘除宁波党政的领导权,但是他在宁波的几年,兢兢业业,奋力开拓,宁波能够在20世纪末于中国大地上崛起,许运鸿这个身陷囹圄的前领导者实在是"居功至伟"的.这样的形容也许过了些,但是他给宁波经济,社会,文教体卫,城乡建设所作的前瞻规划,到现在也仍然深刻影响并且推导着宁波的每一天. 有别于当时苏南领导人提倡的"顺风车经济",许一直讲求自主,讲求依靠自己的力量办自己的事业.那个时候,无论苏南,或是浙北都已经有不少城市提出"接轨大上海"的口号.只是宁波一直在坐视.宁波当时城市规划的基调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并没有自降身份说成是上海远东国际枢纽港的南翼组成部分. 对于宁波和上海,许运鸿应当有他自己的考量.尤其在港口建设方面,大抵当时的宁波市政府仍想和上海争一雌雄. 宁波人实在应该感谢上天赐予的这么一个得天独厚的北仑港,2003年的时候,宁波的媒体热炒一个叫"临港大工业"的新概念,实际这是让宁波的新领导层给捧出来的,但是如果要追根溯源的话,这样的事实早在许运鸿的年代,当时的宁波市委市府就已经有所规划,并且悄然行动起来了. 镇海炼化,北仑火电,宝新特钢等一大批特大项目,正是蹦着宁波北仑的深水良港而来的.包括现在上马的烟台万华,海天塑机,以及前一阵流言不断的建龙钢铁和台塑关系企业.选择这样的企业进驻宁波,对宁波而言,好就好其在对港口的依赖巨大,投资广,见效高,而且不容易搬走,能够扎下根来.《南风窗》曾经有一篇专题,说长三角的经济天平正在南倾,以杭甬为核心的杭州湾南岸的崛起,正是浙江资产自主这种模式最好的彰证. 杭州湾宁波通道的建设,是一把双刃剑. 大多数情况下,外围城市急于对接核心城市,是表示对于核心的认同,表明核心的吸附性很强. 但是如果单列港口来看,宁波的北仑港却绝不亚于上海的任何一个码头.如果我们预见因为宁波通道的建设,使上海对浙南闽北的吸附作用将越来越强的话,那么我们是不是也可以有这样的假想,宁波对苏南苏北,甚至安徽大部的港口吸附也将因为此通道而大大跃升? 如果是,这座长桥就真好象一把刀子插在了上海决策者的心里. 众所周知,远洋货运一直是上海港的软肋,以前很多上海出不了的长程货,往往都是先接驳到宁波北仑再通关出港的.所以上海如果誓言要成为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的话,她就必定要补齐这个弱项. 那个成本很高,而且风险很大的洋山国际深水港早已经开工在建了.且不去讨论上海放着个运力过剩的南翼核心港不用,而自起炉灶,自建新港,是不是有重复建设的嫌疑.沪甬两城市对于舟山的争夺在2003年倒已经是公开的白热化了. 上海在舟山的土地上开建洋山港和东海大桥这么大的基建项目,目的恐怕不仅仅只是为了可以出点远洋货物如此简单.而宁波对于舟山的渗透,到最近也已经有一些咄咄.陆岛工程,港务整合,还有新的这样那样的合作项目积了一大堆. 在舟山的网络BBS上,人们也曾煞有介事地讨论到底舟山该归附上海或是宁波?说不出个所以然来,初看了一下,竟还是宁波略占了些上风. 宁波和上海,这两座东海岸相距不远同样滨海而生,因港而兴的城市,曾经是那样的紧密无间,而如今却横任一场没有硝烟的地域争夺战在安宁的外表面之下出演. 宁波的当政者自然十分清楚舟山的回归与否,将一锤敲定宁波是不是可以在今后中国的港口排位上再向上一位. 而上海,她是怎么都不会将这个中国的第一轻易拱手相让的.对一个面朝万千海洋的城市来说,她明白港口的吞吐对自己来说意味着什么.尤其这样的事实是放在中国. 写到这里的时候,又突然地想到陈良宇和韩正.这两位上海目前的最高领导者,他们都是正宗的宁波人.他们出走上海,也许被广博的海派文化有所包容,但是骨子里他们定然一样是最追求利益的.这是几乎所有宁波人的天性. 他们不会因为家乡的事实而放任宁波在这样的大是大非跟前蠢蠢欲动.因为他们现在需要垂爱的是上海,而不是家乡这个虚的梗概.就好象上一辈从四明出去的实业家一样.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他们自宁波出去以后,他们的着眼点已不再停留在宁波,甚至也很少回归. 上海是越来越见得大气了,每一次去,应接不暇的楼宇和姹紫嫣红的花草,都让我的心里有不自禁的震撼.只是宁波也不错.2004年的宁波经济虽然因为资源的紧张有一些低迷,但迷离中叫我看中的是,宁波的新一辈仍然务实严谨. 我曾经在网上发了一篇文章说宁波的这一代是越来越怵于出去闯荡,懒于走动而窝在家里局促安乐.在天一论坛上一个醉仙网友自信满满地反驳我说,他们年青人的这一次的留守,是为了象一个世纪前建设上海一样建设一个富裕文明的新的宁波. 也是,上一个世纪,宁波人的苦心经营了上海和香港这两座明星城市,而在这一个世纪,宁波到底会不会成为"宁波帮"的第三个福地?我在满怀欣喜里拭目以待.
( t1 x# m) G9 |, b0 U$ _7 W借个地方说话:查至16楼,请勿灌水---oО柒 j% {- f. N+ d8 }2 l; o8 [* ]
[此贴子已经被随枫于2005-10-19 12:57:25编辑过]
3 e+ {3 [& ^5 f& R |
|